01905游戏网: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01905游戏网 > 资讯攻略 > 《孟子见梁惠王》全文翻译及详细注释

《孟子见梁惠王》全文翻译及详细注释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3

孟子见梁惠王翻译全文及注释详解

《孟子见梁惠王》全文翻译及详细注释 1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孟子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以“仁政”为核心,强调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爱百姓。孟子与各国君主的对话,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哲学思想。其中,《孟子见梁惠王》一篇,便是孟子与梁国国君梁惠王的一次重要交谈,内容不仅反映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也展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智慧碰撞。

《孟子见梁惠王》全文翻译及详细注释 2

原文及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全文翻译及详细注释 3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有仁义罢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戮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戮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好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误农时地耕种,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而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子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注释详解

1. 叟: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孟子初见梁惠王,梁惠王以老年人的尊称来称呼孟子,既表现了梁惠王的谦逊,也体现了对孟子的尊重。

2. 利:此处指对国家有利的政策或措施。梁惠王问孟子是否有什么对国家有利的建议,实际上是在询问孟子能否提出增强国家实力、富国强兵的策略。

3. 上下交征利:指从上到下互相争夺利益。孟子认为,如果君臣百姓都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国家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4. 弑:古代指臣杀君、子杀父的行为。孟子用弑君的例子来说明,如果轻义重利,国家内部就会动荡不安。

5.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形容大夫在国君的领土上割据势力,夺取财富。

6. 不违农时: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和收割的时间。孟子认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确保粮食丰收。

7. 数罟不入洿池:细密的网不入池塘捕鱼。孟子主张保护渔业资源,避免过度捕捞。

8. 斧斤以时入山林: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季节进行。孟子强调保护森林资源,避免乱砍滥伐。

9. 庠序:古代的学校。孟子认为,重视教育、推行教化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10.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孟子批评统治者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不采取措施解决。

11. 无罪岁:不归罪于年成。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把问题归咎于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

《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展现了孟子关于仁政、义利观、民生等问题的深刻见解。孟子强调以仁义为本,反对唯利是图;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资源;重视教育,推行教化;勇于承担责任,关心百姓疾苦。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