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五里一徘徊”的出处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2-0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学者一般认为是东汉献帝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故事改编而成。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一千七百八十五字,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以东汉献帝年间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为主线,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诗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开篇之句,不仅描绘了孔雀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的景象,更以其起兴的手法,奠定了全诗缠绵悱恻、哀怨凄婉的感情基调。孔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而它们东南方向飞去且徘徊不前的形象,则暗示了主人公即将面临的分离与不幸。这样的开篇,既富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使读者在阅读之初便能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接下来,全诗详细叙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故事。刘兰芝被焦母遣归娘家后,尽管被迫与焦仲卿分离,但她依然坚守着对爱情的忠贞。面对兄长逼婚的压力,她以死明志,最终投水自尽。而焦仲卿在得知刘兰芝的死讯后,也选择了自缢殉情。两人的爱情悲剧,不仅是对封建礼教和家长统治的控诉,更是对人性美好与真挚情感的颂扬。
在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安排,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人物形象。刘兰芝美丽善良、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对爱情忠贞不渝,即使面对生死考验也毫不退缩。焦仲卿则是一个温柔敦厚、对爱情执着的男子,他始终站在刘兰芝一边,为了捍卫爱情不惜与母亲决裂。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全诗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此外,《孔雀东南飞》在语言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全诗运用了比兴、铺陈、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既富有音乐性又充满了感染力。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民间故事和传说元素,使得全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这些语言艺术上的特点,不仅增强了全诗的艺术魅力,也使得它在后世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观念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激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孔雀东南飞》通过描写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对青年男女婚姻爱情的束缚和摧残。这种反映社会现实和批判封建礼教的思想倾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此外,《孔雀东南飞》还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还推动了乐府诗等民间文学体裁的发展和繁荣。同时,《孔雀东南飞》所蕴含的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封建礼教进行抗争的思想精神也激励着后世的人们去追求真爱、捍卫自由。
综上所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诗句不仅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更以其所在的《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品质,更让我们反思了封建礼教和家长统治对人性美好与真挚情感的摧残和束缚。因此,《孔雀东南飞》不仅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优秀文学作品,更是一面映照出封建社会黑暗面的镜子,让我们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