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故事的详细内容是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0-28
干将莫邪的故事
干将莫邪的故事,流传千古,是一段动人心魄的传奇。它讲述的不仅是春秋末期一对铸剑夫妇的悲欢离合,更是对权力、复仇与爱情的深刻探讨。
故事的主人公干将,是春秋末期吴国的一位著名铸剑师。他与越国著名的铸剑师欧冶子同出一师,擅长铸造各种锋利的兵器。干将的妻子莫邪,同样是铸剑的好手,她温柔贤惠,经常协助干将完成铸剑的艰难工作。两人不仅在铸剑技艺上相得益彰,在生活中也是琴瑟和鸣,令人羡慕。
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名叫阖闾,他崇尚武艺,对宝剑有着近乎痴迷的喜爱。一次,越国派使者献给吴王阖闾三把宝剑,分别名为“除奸”、“斩邪”和“鱼藏”,吴王对此爱不释手,将它们视为珍宝,并收藏起来。然而,有了越国出产的宝剑,吴王并不满足,他渴望拥有一把由吴国剑匠自己铸造的宝剑。
听闻干将、莫邪夫妇是铸剑高手,吴王阖闾便将他们召来,要求他们铸造两把比越国宝剑还要好的剑。干将、莫邪答应了这一要求,他们建造了一个铸剑场,从山上采来精铁,开始铸剑。为了确保炉火旺盛,吴王还征调了三百个童男童女专门为铸剑的炉子装炭鼓风。
然而,铸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干将接连铸了好几把剑,但吴王经过试验都不满意,认为这些剑都比不上他所拥有的“除奸”等三把宝剑。干将辩解说,铸炼宝剑一定要有质地好的精铁、合适的火候和高超的冶炼术,三者缺一不可。但现有的精铁比不上越国的精铁,所以虽有高超的技术也无能为力。吴王听后大怒,限干将三个月内采集上等精铁,炼出比越国还要好的宝剑来,否则就要提头来见。
干将回到铸剑场,将吴王的旨意对莫邪说了。夫妇俩跋山涉水,终于采到了一块上好的精铁,但经过两个月的煅烧,炉中的精铁一点也没有熔化。夫妇俩十分着急,莫邪说:“看来这是一块神铁,要神铁熔化,一定要有人献身才行。没有人献身,宝剑是铸不成的。”干将想起了师父最后一次铸剑时,神铁不化,师父和师母一起跳入炉中,才炼成了宝剑。莫邪听后,毅然决定为了铸出宝剑而献身。
于是,莫邪剪了发,修理了指甲,纵身跳进了熊熊的炉火中。干将含着热泪,让三百个童男童女加紧鼓风,燃起更熊熊的烈火。很快,那精铁渐渐熔化,流入槽中,成了剑坯。后来,这两把剑被命名为干将和莫邪,一雄一雌,成为天下名器。
然而,干将只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而私藏了雄剑“干将”。这一行为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在临刑前,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这时,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
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莫邪”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今福建南平)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使得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仿佛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另一方面,莫邪在投炉后,并未真正死去,而是与干将的灵魂一起融入了雄剑之中。当雄剑化为白龙飞腾而去时,他们也得以团聚。而莫邪之所以化为白龙后仍在湖面张望,正是因为她在等待着与干将重逢的那一天。
干将莫邪的故事中,还穿插着他们儿子赤的复仇情节。莫邪在投炉前已经怀有身孕,后来生下了儿子赤。赤在长大后,得知了父亲的遭遇和母亲的牺牲,决定为父报仇。他按照母亲的遗言,在南山松树上找到了父亲掩藏的雄剑,并日夜练剑,准备刺杀楚王。
然而,楚王的势力强大,赤难以近身。在逃亡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侠客,侠客同情他的遭遇,决定帮他一起报仇。侠客让
- 上一篇: 揭秘:996与007工作制背后的真正含义
- 下一篇: 震撼推荐!十大高分金三角贩毒题材电影精选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