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清平乐·村居》的每一个词都藏着哪些田园诗意?详细注释与译文大揭秘!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0-26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杰出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代表作,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农村生活画卷,展现了人情之美与生活之趣。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注释及译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与情感。
《清平乐·村居》注释及译文
原文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注释
1.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个乐调而命名。此词调在宋代被广泛使用,辛弃疾的这首词即是以此词牌填写。
2. 茅檐:指用茅草覆盖的屋檐,通常代表简朴的农村居住环境。
3. 低小:形容茅屋矮小,反映出农村居所的质朴与简陋。
4. 溪上青青草:溪水边上长满了青翠的小草,描绘出乡村环境的清新与生机。
5. 醉里吴音相媚好:这里的“吴音”指的是辛弃疾当时所在地江西东部的上饶一带的方言,因古时此地为吴国领土而得名。这句形容老夫妇在微醺中用温柔的吴地方言交谈,显得格外亲昵和谐。
6. 白发谁家翁媪:问句形式,实则已给出答案,即这对说吴地方言、相互取悦的老人。翁,指老头;媪,指老太太,两者合指老夫妇。
7. 大儿锄豆溪东:家中的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锄豆子地里的杂草,展现出农村子弟的勤劳与朴实。
8.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则在家中忙着编织鸡笼,体现了农家子弟的多才多艺与勤劳。
9. 最喜小儿亡赖:“亡赖”在此处作“顽皮”解,同“无赖”。这句表达了词人对家中最小儿子的喜爱之情,小儿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地在溪边玩耍。
10. 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横卧在溪头草丛中,悠闲地剥着刚摘下的莲蓬,这一画面充满了童趣与乡村的宁静美好。
译文
低矮的茅屋,紧紧挨着清澈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翠绿的青草,显得生机勃勃。微醺中的老夫妇用温柔的吴地方言交谈,彼此取悦,那满头白发的样子,让人不禁想问这是哪家的公公婆婆?不远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辛勤地锄草,二儿子则在家中忙着编织鸡笼,手艺灵巧。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的小儿子,他横卧在溪头的草丛中,悠闲地剥着刚摘下的莲蓬,那份纯真与自在,让人心生羡慕。
解析
《清平乐·村居》以白描手法,细腻地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农村风景画。上片通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乡村环境;接着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两句,巧妙地展现了老夫妇之间的恩爱与亲切,同时也强调了他们的年长和慈祥。下片则通过三个儿子的不同活动,进一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勤劳质朴。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灵巧、小儿子的顽皮,共同构成了这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不仅表达了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还通过对家庭和睦、子女勤劳的描绘,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赞美和期许。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出词人深厚的农村生活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辛弃疾作为一位始终坚持爱国抗金政治主张的词人,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虽然这首《清平乐·村居》看似只是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片段,但其中所蕴含的宁静与和谐,也反映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下,辛弃疾长期未得任用,闲居江西上饶达二十年之久。这段经历让他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验,也促使他写出了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佳作。《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以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